2003年,美国FDA(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)几位学者型官员在《临床肿瘤学》杂志发表了题为“美国FDA对肿瘤药物的终端评价”文章。文中对过去13年来美国FDA评价肿瘤药物疗效标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。文章认为:临床上为了追求有效率(有效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),不顾及患者心理、生存质量和个体上的差异,机械地按照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,或者根据临床医生“寻找与破坏”模式的思维惯性,而实施根除手术和放化疗,没有考虑癌症患者的整体和长远利益。
通过对推向市场的无数抗癌新药的追踪研究,美国FDA的肿瘤药物评审专家终于领悟到:每当将那些震惊世界的抗癌药物,从实验室应用到人体实际的癌症治疗时,却难尽人意。究其原因:人类的生命活动错综复杂,来自社会、家庭、经济环境、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对免疫系统影响。一味地寻找和破坏,对抗性治疗虽然在实验中取得了成就,在人体上应用时往往效果不显,单一的治疗手段和药物难以根本奏效,不顾及生存质量和个体差异,一味地机械治疗并不适合癌症患者的整体和长远利益。
治疗癌症,不能仅仅依赖于某一种治疗手段,越是复杂的问题和对象,就越需要借助综合的措施和全面的应对方法。
卫生部原部长陈竺是研究白血病的,他在给英国血癌专家格里夫斯《癌症——进化的遗产》写序言时分析说“为什么癌症治疗会失败?这是因为癌症治疗这把双刃剑,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,也会带来进一步的选择压力,促使新的突变的发生,在某种程度上‘协助’了癌细胞的发展。” 有鉴于此,他提出:对于癌症的治疗策略应尽量减少癌细胞积累新突变的可能,改善人体的内部环境稳定,特别是增强免疫系统对异常细胞的监控能力,以及遏制自然环境致癌因素或某些遗传因素所加剧的细胞进化失控,则必然有利于癌症的预防。
这解释了病患往往面临“越治越差”的两难境地,也揭示了人类对抗癌症应从内向外,综合考虑,而不是一味地“杀杀杀”。在接受菌物营养干预菌物疗法的患者中,大部分人都是在经历了曲折苦难的治疗过程后,最后自己学会了独立思考,不再完全依赖医生,采取多样化治疗手段,成为一名“独立”的癌症患者。
其中,有一位陕西的小美老师,30多岁患了卵巢癌。从化疗开始,她的肿瘤是越治疗越大,后来做了清扫手术,身体一下子垮了,连路都走不动了,术后不到一年肿瘤复发转移,指标没有一项正常,脸色暗淡,两眼无神,身体瘦的脱了相。面对严重的贫血、白细胞低,医生也束手无策。像她的这种情况,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,必须提高营养供给,否则,身体机能缺少营养支持,就像盖房子没有砖瓦,何谈重建?别看这么简单的道理,在实践中,大多数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庭都没有做到位!在为这位患者制定方案时,一方面使用药用菌菇减轻化疗副作用,另一方面加强营养素补充吸收,术后伤口愈合加快,一个月就看到她气色转好,还能做些家务。
肿瘤是人类面临的异常复杂的疾病,要攻克肿瘤,目前西医或者中医的方法都很难办到。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回归大自然。药用真菌是大自然珍贵的馈赠,或许能帮我们走出肿瘤治疗的迷雾。
1969年,美国人魏泰克他订立了生物五界分类系统,即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、原生生物界、菌物界、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,正式将菌物独立成界。
菌物是生命起源后经历30多亿年的遗传变异和演化的结果和产物,它本身是植物的肿瘤,是“大自然的净化器”,却成为人类肿瘤的克星,对治疗人类肿瘤有着良好功效,这也正好验证了“世间万物相生相克”的自然规律。它又含有多糖类物质、三萜类和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原始氨基酸、蛋白质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具有调节免疫活性,抑制肿瘤细胞生长,促进人体新陈代谢,迅速补充人体营养的功能;它能有效的调节人体的内部生态环境,通过多条途径、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调节作用,不仅能激活T、B淋巴细胞,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(NK)等免疫细胞,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,从而修复机体免疫缺陷,并能促进抗体形成,产生肿瘤坏死因子、白细胞介素、干扰素,从根源上打破肿瘤细胞生存坏境,改善易患癌体质,让肿瘤细胞无法生存,从而达到抗肿瘤目的。
1、真菌多糖
真菌多糖存在于菌菇的子实体和菌素体中,是一种免疫促进剂。活性多糖大多数可以刺激免疫活性,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肿瘤细胞的作用,促进淋巴细胞转化,激活T细胞和B细胞,并促进抗体的形成。多个研究发现,不同多糖的混合体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更强。
2、萜类化合物
萜类物质主要在子实体的菌褶和成熟菌盖的孢子内。萜类化合物通过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,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或诱导细胞凋亡,此外还可通过修复由肿瘤细胞引起的免疫损伤来预防和治疗癌症。
3、酶
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可以追溯到酶反应,它是“点燃生命的火花”。有些酶人体可以自己合成,而有些则必须通过饮食摄取,有5000多种酶影响着人体的各种代谢过程。一般情况下,癌症患者的血液中酶含量会异常的低!药用菌菇多数含有丰富的酶,但容易遭高温破坏,所以菌物营养干预菌物疗法中的菌菇原料都是采用低温萃取技术。
4、生物碱类
生物碱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、抑制信号通路、抑制端粒酶活性来诱导癌细胞凋亡,并可以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VEGF来阻止肿瘤细胞新血管的生成。
5、氨基酸类、维生素和矿物质
菌类中含有人体必需但只能外部摄取的8种氨基酸,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几丁质等营养成分。肿瘤病人需要这些作为营养补充,另外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辅佐酶工作的必要成分。药用菌菇构成了一个天然的药方,美妙而平衡,彼此相辅相成。
从当前的国内、国外研究报告的结果来看,菌菇最终是通过以下4个方面实现抗癌目的:
1、打破癌细胞的生存内环境;
2、阻断癌细胞新生血管生成;
3、激发人体自身免疫细胞活性;
4、重建人体健康生态系统。
当前在药理和临床上已证实,药用菌菇具有:抗癌作用、对心血管系统作用、对肝脏作用、对神经系统作用、抗炎作用、提高免疫力作用等等。
中科院微生物真菌类国家实验室魏江春院士介绍说:一种菌物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。迄今为止,已被人类认识的菌物仅约7万种。自然界中人类已知的安全食用真菌约有2000种,其中药用真菌约700种:通过各种多糖类物质等发挥免疫调节及抗癌作用的高等担子菌就有600多种。
比如,灵芝、硫磺菌可以调节免疫力;薄树芝、榆生木层孔菌可以修复受损基因;松针层孔菌、桑黄、薄皮纤孔菌可以防止复发转移;木蹄层孔菌、粗毛褐孔菌、绿栓孔菌、白栓孔菌可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;桦褐孔菌、马勃、野生猴头菌可以消除手术、放化疗带来的多种毒副作用;树舌灵芝、茯苓、猪苓、肉球菌、炭球菌、云芝、地衣类等真菌可以防止多种并发症并帮助抗癌。
菌物营养干预菌物疗法,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,经过提纯、浓缩、复合后的药用菌菇配方,效用已超越了千年灵芝,这得益于药用菌菇的独特属性和跨越传统制药的制备标准:
一是零毒副:我们常说“是药三分毒”。患肿瘤的一个最主要的诱因就是外源性毒素的刺激。所以,一个能防治肿瘤的配方,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能给身体增加任何毒副负担,这和抗肿瘤西药有很大不同。
二是高效用:和传统炮制的方式相比,菌物营养干预菌物疗法利用更加标准化、多样化的现代生物手段,保全了菌物的各类成分,纯度高,活性高。以灵芝举例,菌物配方中就分为灵芝孢子粉、灵芝水提取物、灵芝醇提取物等,而传统方式只使用灵芝子实体部分,其药效成分不明确,含量不稳定,自然效果也很难保证。
三是准确性:每种癌症都有对症的菌物,且作用成分有所差异。所以,需要从菌菇选择、成分配比、药效协同等实现配方的药性精准。以胃癌为例,一个基础方案包含了姬松茸(巴西蘑菇)、猴头菇、灵芝、灰树菇、猪苓等菌菇成分,然后再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组方。
四是整体性:肿瘤病人的治疗不仅要考虑抑制肿瘤,还要改善放化疗的伤害,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,甚至是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。菌物营养干预菌物疗法是从人体内部环境出发,用更高的视野,从“内因”看待病人体质,从根本上对导致疾病的因素进行调理和改善。